贵州

详情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二)
招教网 2020-04-22 16:20:28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 )

A.生产活动 B.精神活动 C.社会活动 D.精神运动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A.教育中介 B.教育方法 C.教育内容 D.教材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生物进化论

5.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初期

6.“六艺”教育是西周时候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其中心是( )

A.孝的教育 B.礼乐的教育 C.书数的教育 D.御的教育

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8.“活到老,学到老”所体现的现代教育特点是( )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9.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都是教育的形式。人类产生之后只是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持这种观点的是教育的( )

A.神学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时教有正业,退息有居学”体现的是(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11.李明同学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12.下列哪个不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

A. 思维可逆性 B.自我中心 C.获得“守恒” D.具体逻辑思维

13.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4.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15.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知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抽象思维 D.聚合思维

16.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17.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分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种( )

A.消退现象 B.泛化现象

C.分化现象 D.练习现象

18.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并行发展的阶段

B.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C.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9.“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明了(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0.人们倾向于认为教师是儒雅的,知识渊博的。这一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二、辨析题

1.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2.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3.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4.在典型的四种气质中,多血质气质类型好。

三、简答题

1.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2.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3.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四、材料分析题

1、高一(2)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留长发好不好看”,肖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问:“你们讨论了那么长时间,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看着几个不肯剃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拱起,翘得像要下蛋的母鸡尾巴,肖老师忽然问道:“想听听我的意见吗?”

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精神了。“要听就大家一起听!”肖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当其他同学弄明白肖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放下手中的书准备认真听。陈刚同学还大声喊道:“我们要听真话!”他的话外音肖老师是明白的。

“大家知道吗?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肖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都哄笑了起来,许多男同学都低下了头,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实多了。“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肖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留长发显得很邋遢,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通过这次谈话,渐渐地,班上留长发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了。

请仔细阅读材料,思考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哪几条德育原则,怎么符合。

2、近来,在校园里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学生群殴事件:有的人被同学打得不敢上学、有的人被狂扇耳光、有的人甚至被强制拍摄自己被打的情景……公众发出疑问,这些原本发生在成人世界的恶性斗殴事件,为何频频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什么让这些中学生屡屡向同伴挥起拳头,甚至持刀相向?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事件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BCAAB 6—10BBCBB 11-15ABBBD 15-20CBCAA

二、辨析题

1.错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错误。 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3答案: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4.答案: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先天就有的,每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所以,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参考答案: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答案:(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强三观)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强良行)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用榜样)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用集体)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

4.答案: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四、材料分析题

1.(1)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留长发事件没有进行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爱美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2)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中老师对于个别男同学留长发的事情,不是针对其个人进行教育,而是将其置于集体之中,“要听大家一起听”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3)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老师并没有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讲明道理,疏通思想,让留长发的男同学自己发现错误所在,从而改变自己留长发的不良习惯。

2.(1)原因:①主观方面。第一,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情绪体验消极、道德意志薄弱、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第二,中学生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具有逆反心理。第三,中学生缺乏自制性的意志品质,遇到事情难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发生群殴而不是单人对打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学生的意志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别人意见的干扰。②客观方面。中学生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家庭教育失误;第二,学校教育不当;第三,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2)应对措施。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有: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