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详情

2021教师招聘考试:评价-分析型案例分析题试题展示(四)
招教网 2021-01-21 15:43:15

关键词: 全国招教

课程推荐>>>2021年教师招聘直播讲座免费听,更多购课优惠点击咨询


评价-分析型案例分析题的常见要求为:①对教育现象的原因、结果、影响做出评价和分 析;②对教育主体的观念、行为、教育结果、教育主体之间关系做出评价和分析.

 该类型的问题需要先“评”后“析”,分析时理论要结合案例.

(四)品德发展类案例分析题

品德发展类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包括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学校德育的主要原则、常用的德育方法、学校德育的常用途径等。

【典型例题一】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 ”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 ”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

结合案例,分析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题思路】

首先,写出陶行知的做法具体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其次,结合材料,对陶行知的教育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陶行知是如何体现这些德育原则的。

【参考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调动学生主动性。 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向学生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2)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 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3)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 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了学生四块糖,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典型例题二】

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 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 ”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

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 ”进行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时,A 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 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 ”“众人拾柴火焰高! ”“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 ”“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 ”……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

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题思路】

首先,写出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其次,结合材料,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刘老师是如何遵循这些德育过程的规律的。

【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 李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 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 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使献爱心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并且其道德认识也呈现积极倾向。 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 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反复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刘老师没有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道德认识。

添加全国客服老师微信

备注网站

获取更多考试资讯和海量备考干货

2021教师招聘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3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